时间:2023-06-02 04:04:14 | 浏览:29
宜州名声在外的,除了吃,还有山歌,“歌仙”刘三姐就是当地山歌的代名词。宜州的山歌氛围,在这两个地方体现得淋漓尽致。
流河寨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刘三姐的故乡。
我们乘船到达流河寨已是中午十二点。一位大妈在寨口的岸边洗衣服,而她旁边有三两个游客在小船上吃着午饭,飘来垂涎欲滴的鱼香味。
寨内绿树成荫,郁郁葱葱,在寨中闲逛,常会碰到许多超过百年树龄的龙眼古树,大大小小的龙眼树把整个寨笼罩在其中。
龙眼树在当地人的心中与美好的爱情有关,是人们口中的爱情树。
在阿牛哥家旁就有一棵枝繁叶茂的龙眼树,相传当年刘三姐与阿牛哥就是在这棵龙眼树下定终身的。
刘三姐、阿牛哥与王媒婆的家离都得很近,三者的位置容易让来此游玩的人产生遐想——难不成刘三姐与阿牛哥也是王媒婆牵线搭桥的?
在刘三姐的屋旁有两个在玩耍的小朋友,虽然双手沾满了灰,但玩乐的兴致可丝毫没有减弱。
而比较惊喜的是,在定情桥头竟然有卖弹弓、陀螺这些小玩具,路过的人即使不买,也会停下饶有兴致地玩起来,嘴里说着“我小时候……”“我当年……”这些充满回忆的话语。
当场转陀螺,拉弹弓,小时候的乐趣好像一瞬间又回来了……
来这个寨子玩,不仅能看到刘三姐生活过的地方,还惊喜看到这些小物件,不经意间就勾起了我们的回忆,想起我们曾经美好而单纯的童年。
走过定情桥,就到了歌仙庙。
在亭子里卖粽子的奶奶说,如果碰上大型的庙会活动,这里会热闹非凡,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大型山歌祭歌仙仪式、歌仙赐福、大型壮族歌圩、大型灯会等等。
她还说,在寨子的刘三姐舞台每天都会有实景演出,平时一般是3场,而周末会有所增加,每天4-5场。
我们来到场内等了十多分钟之后表演开始。
表演者穿着有艳丽的壮族服装,前面表演了壮族特色的抛绣球之后,就到了歌王吹叶,吹了一两首歌之后走下台现场教学,虽然没几个学会,但也乐在其中。
吹叶歌王很自信地说,什么歌他都能吹,什么调都能吹,只要是能唱得出的,他就能吹得出。现场有观众点歌,歌王当场就能自如地吹奏出来,引得场下观众啧啧称奇,没点真本事还真上不了这个刘三姐歌台。
而竹竿舞极具民族特色,是壮乡唱山歌的助兴方式之一,玩起来很有意思。
两边的壮族阿哥手持竹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开合,在中间跳竹竿舞的壮族阿妹则扭动着婀娜的身姿,轻盈地跳着,在竹竿打开与合上之间落脚、跳出。
而为了给后面的即兴唱山歌助兴,也会邀请观众到台上参与其中——有迟迟不敢跳进去的,有直接快跑过去的,还有被夹脚的……
当然,壮乡阿哥一般都会手下留情,点到为止,毕竟,接下来的即兴唱歌更精彩。
场上两位老歌王主动接受现场观众出题考验,观众随便给出一个关键词,歌王就能现场编歌,而且对答如流。
歌词里有表达欢迎的、祝福的、戏谑的……逗得观众乐开了花。
这也让我们看到,这里虽然打造成了一个景区,自然不免会有些商业化,但是其“山歌”的内核还是原汁原味的,远方来客能真正感受到歌手们这种张口即来的艺术形式,仿佛回到了那个山歌好比春江水的年代。
对于初次接触壮乡山歌的外地人来说,到流河寨是一个感受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好地方。
如果说流河寨是景区内的舞台式山歌,那宜州庆远镇中山公园里的山歌,就更能真切地感受到山歌的真正魅力,以及当地百姓对山歌的热爱了。
如果在其他城市的中山公园是老年人打牌下棋的世界,那在宜州就是唱山歌的聚集地。
当天虽然降了温,下了小雨,但公园的亭子里、小桥旁、竹子下、榕树下都是成群的人聚在一起对山歌,不断地传出清脆的歌声和大笑声。
竹林底下有八九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在对歌,八角楼后的平地有中年男女们在对唱情歌,他们旁边都有不少的观众。
而在大榕树下进行斗歌的这三对就更受欢迎了,旁边簇拥着数十人。
旁边那些自带小折叠凳的老爷爷老奶奶就像是资深的专业乐迷,唱得好的,就摊开小板凳坐下认真听,这不仅是对歌手实力的认可,也是初次来的人辨别歌手唱得好听与否的方式之一,跟着他们准没错。
同行的莫医生说,在宜州,人们把这种三方对歌的形式叫斗歌,嬉笑怒骂,趣味无穷……
莫医生不仅是一名医术了得的老中医,还是一位山歌发烧友,15岁开始就多次登台。
她不仅编歌快,歌风狠,歌调多,歌声尖,而且歌路宽,歌意浓,幽默老练,深得老中青们的喜爱,在当地的歌友圈是出了名的厉害角色,而且还辅导年轻歌手,一些新歌王都得到过她的指导,是大家公认的“女中豪杰”、“宜州歌师”。
而本次莫医生就是充当女方的“谋士”之一,在旁边帮助出歌词,兴致来了就随声“帮腔”唱起来。
其他的歌手也不简单,很多人都是历届的歌王,他们的水平都不容小觑。
三方互相嬉戏斗嘴,现场编歌斗歌,你来我往,现场欢声笑语。
斗歌地唇枪舌战也让歌手自己笑得合不拢嘴,有的激动得要抢答,有的开心得忘了要对歌。
这方刚停,那方又马上还击,三方之间互不示弱,坐在旁边的那些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大家无不为现场的那些歌手喝彩赞叹。
就像朋友说的,宜州不仅是一座拥有独特民族风情的城市,还是一座会唱山歌的城市。它可能是广西,甚至是全国范围内山歌文化最浓郁的一个城市。
文村支书
图村 长
审核村姑、村长
图片后期村 花
本文为@界邦村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关注@界邦村,带你发现不一样的城市人文
宜州更多好文,请点击以下文章
广西小城宜州的宝藏山水很惊艳,一点不输桂林漓江
广西宜州:2-3人的烧烤就32.8元?一座很慢很会吃的城市
宜州人特别喜欢笑,放开了大笑,难道是广西最乐观的一个城市吗?
旅游君提醒:进入“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微信菜单,点击“八桂导览”→“旅游资讯”还可以了解更多旅游资讯哦! 新一轮微信转盘活动即将开启,点击菜单“微活动”→“转盘抽奖”,东兴屏峰雨林石门谷(步道观光)电子票,QQ公仔等礼品等小伙伴们来抽!请关
广西河池市宜州,是刘三姐故里。对于刘三姐,广西人人皆知,被称为“歌仙”。宜州是刘三姐故里,距离柳州和桂林不算太远。许多当地人喜欢唱山歌,如今在很多广西的旅游景区也可以领略其风采。刘三姐故居,就在宜州下枧河边的流河寨。这是当年刘三姐生活过的地
1、刘三姐故乡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刘三姐故居景区在桂林阳朔县与平乐县之间,群山环抱中形成一片空阔,四围的山都奇特险峻,怪模怪样,如牛如象如狗如虎豹如飞鸟者均有。 景区以龙江河、下枧河为旅游带,包括刘三姐故居、壮古佬、水上石林、歌仙桥等游览区。
著名表演艺术家、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于3月4日凌晨3时16分,在桂林医院重症监护室因抢救治疗无效逝世,享年80岁,从此世间再无“刘三姐”。1960年,时年17岁的黄婉秋在长影电影《刘三姐》中首次登上大银幕,通过这部影片走
看看刘三姐的家乡有多美,广西宜州刘三姐镇!刘三姐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区东北部,东与柳城县交界,北与罗城县四把镇和本市祥贝乡相邻,南邻宜州城区,东南与洛西镇隔江相望,西接怀远镇,总面积为352平方公里,是宜州市第四大乡镇。刘三姐乡地处广西
人们说起广西,总会情不自禁的想到刘三姐,那个美丽勤劳、明喉善歌的壮族姑娘。也会想起漓江,山水相依,山环水绕,柔媚锦绣的迷人风光。60年代,电影《刘三姐》上映时间不久便风靡大江南北,激荡了整个东南亚,社会各界公认是文艺作品中的经典。黄婉秋扮演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广欣“刘三姐”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婉秋在3月4日凌晨因病抢救无效逝世,享年80岁。1960年,17岁的黄婉秋被选中担任电影《刘三姐》的女主角。自此,她的人生便与刘三姐结下了不解之缘。《刘三姐》火遍海内外,让黄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是一个民歌节,已经被国家列入广西特有法定假期,所以在广西工作的大部分小伙伴们都享受了这个节假日,可谓羡煞旁人。据说是为了悼念刘三姐,有着"歌仙"之誉。刘三姐已经成为广西的一张文化名片,以她的名义所做的活动,为广西的经
金羊网讯 记者朱智祥摄影报道:“我俩结交定百年呐,哪个九十七岁死呀,奈何桥上等三年……”唱罢,“刘三姐”含情脉脉地看着“阿牛哥”,从阁楼将绣球抛向他,“阿牛哥”高高跃起,牢牢接住了这一定情信物……12月20日,记者跟随“粤港澳大湾区媒体、旅
旅游君提醒:进入“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微信菜单,点击“八桂导览”→“旅游资讯”还可以了解更多旅游资讯哦! 新一轮微信转盘活动开启,点击菜单“微活动”→“转盘抽奖”,刘三姐故里景区电子票,QQ公仔等礼品等小伙伴们来抽!请关注么么哒!好消息!广
近年来,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第一小学把传承非遗文化作为学校推进民族教育、增强民族团结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特别是把流传在当地的刘三姐歌谣进行挖掘整理,并向各族青少年学生广为传授,使其成为校园特色民族教育的“金品牌”。刘三姐歌谣内容广泛,包括天文地
宜州名声在外的,除了吃,还有山歌,“歌仙”刘三姐就是当地山歌的代名词。宜州的山歌氛围,在这两个地方体现得淋漓尽致。流河寨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刘三姐的故乡。我们乘船到达流河寨已是中午十二点。一位大妈在寨口的岸边洗衣服,而她旁边有三两个游客在小船
3月4日凌晨3时16分,著名表演艺术家、“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因病抢救无效逝世,享年80岁。南都记者了解到,黄婉秋曾因主演新中国第一部彩色风光音乐片《刘三姐》而家喻户晓,一生致力于传承“刘三姐文化”。她祖籍广东梅州,对广州也有一份“故乡的
大洋网讯 “三姐故乡风情多,连情会友唱山歌,如今广西成歌海,宜州三姐传下来……”船还没停下,山上就传来了山歌对唱的旋律。11月29日,“生态长寿地 三姐文化城——2016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河池行”采访团来到宜州的刘三姐故里,寻访三姐曾经走过的
说起“歌仙”刘三姐,大家一定不会陌生。那么,刘三姐的出生地在哪,大家知道吗?今天《广西名片》就要给大家揭开答案。 此前,许多人都以为刘三姐的故乡在“广西宜州市”,但据广西县志记载:刘三姐原来出生在天河县下里的蓝靛村(今罗城下里乡蓝靛村),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