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7:06:51 | 浏览:25
【艺苑新事】
光明日报记者周仕兴
“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有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如梦似幻的幕景徐徐展开,耳熟能详的歌声悠悠传来。5月22日晚,随着舞剧《刘三姐》亮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刘三姐与阿牛哥的爱情故事再次令京城观众倾情流连。
舞剧《刘三姐》剧照资料图片
广西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广西彩调剧和电影《刘三姐》曾风靡全国和东南亚,成为一个时代的美好记忆。几十年来,刘三姐的故事和歌谣,流淌过岁月的河流,在时代轮回中激荡悠扬。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南宁市委宣传部、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精心打造的舞剧《刘三姐》,刷新了人们记忆中“歌仙”刘三姐的艺术形象,一个“从能歌到善舞”的刘三姐跃然舞台上,立在观众心间。
用创新向经典致敬
民间关于刘三姐的传说流传已久。聪慧勇敢、善良美丽的刘三姐犹如一座“文化金矿”,围绕这一动人故事,诞生过歌舞剧、彩调剧、电影、实景演出等不同类型的经典作品。
作为“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扶持项目”和“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项目”,舞剧《刘三姐》根据广西壮族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刘三姐故事改编,首次以舞蹈形式演绎经典传说,歌颂勤劳聪慧的壮族姑娘刘三姐与善良勇敢的阿牛哥忠贞不渝的爱情,展现广西壮族人民正直勇敢的民族品质。
山歌与舞蹈是舞剧《刘三姐》的灵魂。剧中保留了大量经典山歌唱段,以富于浪漫气息的舞蹈表达出歌中的意境,同时加入壮族的民族文化符号,如桂剧中的“打棍出箱”技艺等,令人耳目一新。“此举意在提醒观众,这个善舞的刘三姐还是那个能歌的刘三姐。”舞剧《刘三姐》总导演、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丁伟说。
除去经典片段“以歌代舞”的改编外,这部剧还淡化了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将莫老爷与秀才的形象以诙谐幽默的形式展现在舞台上。“剧中没有将反派人物脸谱化,主要为了让舞剧更贴近当下观众的审美,使整部剧的基调轻松而富有喜感。”丁伟说。
神似比形似更重要
对于舞剧《刘三姐》,能否用舞蹈精准传达出山歌的情感和意境,关系到全剧的成败。作为饰演刘三姐和阿牛哥的两位年轻主演,王倩与刘迦承受了巨大考验。
“塑造刘三姐,神似比形似更重要。”王倩认为,电影《刘三姐》中那个刘三姐,是最广为人知也最受观众喜爱的刘三姐形象,那个形象不可取代,但可以从对人物个性的把握上去学习,找到刘三姐身上那股劲儿,抓住人物的灵魂。
王倩看了无数次电影《刘三姐》,翻阅了大量资料,深入民间体验采风,终于逐渐找到刘三姐身上的“那股劲儿”。经过反复揣摩和磨合,她表达出来的角色终于越来越靠近刘三姐这个人物。
舞剧《刘三姐》是刘迦参演的第四部舞剧。“这次出演阿牛哥和过去饰演的角色反差很大,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刘迦坦言,要彻底放下以前那种状态,尽可能在气质上贴近朴实善良的阿牛哥角色。
“壮族的一些民族文化符号,比如花山岩画上的人物动作,都提炼出来加入到舞蹈中。”刘迦将多种舞蹈元素融入舞剧《刘三姐》,吸取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精华,使舞蹈更具观赏性。
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舞剧《刘三姐》在精神与气质上与经典一脉相承,但在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上做出了自己的探索,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呈现一个青春、美丽、灵巧,同时又是一往情深的刘三姐形象。”舞剧《刘三姐》编剧、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说,该剧在舞台艺术方面做出很大突破,采用先进的多媒体艺术与舞蹈艺术相结合,风格时尚而简约,将观众带入一个唯美梦幻的舞蹈世界。
“在视觉影像方面,采用动态图形艺术手法,通过计算机编程技术与演员的配合来呈现,将视频通过投影呈现在舞台上,景人合一,浑然天成,真正达到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视频设计师胡月鹏带领团队对舞蹈动作进行数据收集,力求做到精准匹配,呈现出立体空间景象。
从编导到音乐、舞美、灯光,舞剧《刘三姐》处处追求极致和完美。“我们结合现代审美,将两个年代的事物环境接轨,交融出一个新的环境和形象,尤其要把民族性的东西提炼得更高级。”该剧舞美设计刘罡说,通过视听觉艺术效果在当代社会长河中与年轻群体架起一道道桥梁,让年轻群体切身领悟到震撼人心的优秀文化。
精益求精的创新与锤炼,使得舞剧《刘三姐》自2018年9月首演以来便捷报频传:受邀赴香港文化中心连演5场,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提名奖,先后亮相央视综艺频道和国家大剧院。此次进京演出,获得首都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舞剧《刘三姐》北京之行开启了全国巡演之旅,接下来,还将赴厦门、宁波等城市进行10场巡演,多渠道、多角度、立体式讲好广西故事,唱好南宁声音,展现南宁新形象。
(光明日报北京5月22日电)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23日09版)
【艺苑新事】光明日报记者周仕兴“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有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如梦似幻的幕景徐徐展开,耳熟能详的歌声悠悠传来。5月22日晚,随着舞剧《刘三姐》亮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刘三姐与阿牛哥的爱情故事再次令京城观众
广西河池市宜州,是刘三姐故里。对于刘三姐,广西人人皆知,被称为“歌仙”。宜州是刘三姐故里,距离柳州和桂林不算太远。许多当地人喜欢唱山歌,如今在很多广西的旅游景区也可以领略其风采。刘三姐故居,就在宜州下枧河边的流河寨。这是当年刘三姐生活过的地
看看刘三姐的家乡有多美,广西宜州刘三姐镇!刘三姐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区东北部,东与柳城县交界,北与罗城县四把镇和本市祥贝乡相邻,南邻宜州城区,东南与洛西镇隔江相望,西接怀远镇,总面积为352平方公里,是宜州市第四大乡镇。刘三姐乡地处广西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是一个民歌节,已经被国家列入广西特有法定假期,所以在广西工作的大部分小伙伴们都享受了这个节假日,可谓羡煞旁人。据说是为了悼念刘三姐,有着"歌仙"之誉。刘三姐已经成为广西的一张文化名片,以她的名义所做的活动,为广西的经
旅游君提醒:进入“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微信菜单,点击“八桂导览”→“旅游资讯”还可以了解更多旅游资讯哦! 新一轮微信转盘活动即将开启,点击菜单“微活动”→“转盘抽奖”,东兴屏峰雨林石门谷(步道观光)电子票,QQ公仔等礼品等小伙伴们来抽!请关
1、刘三姐故乡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刘三姐故居景区在桂林阳朔县与平乐县之间,群山环抱中形成一片空阔,四围的山都奇特险峻,怪模怪样,如牛如象如狗如虎豹如飞鸟者均有。 景区以龙江河、下枧河为旅游带,包括刘三姐故居、壮古佬、水上石林、歌仙桥等游览区。
著名表演艺术家、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于3月4日凌晨3时16分,在桂林医院重症监护室因抢救治疗无效逝世,享年80岁,从此世间再无“刘三姐”。1960年,时年17岁的黄婉秋在长影电影《刘三姐》中首次登上大银幕,通过这部影片走
人们说起广西,总会情不自禁的想到刘三姐,那个美丽勤劳、明喉善歌的壮族姑娘。也会想起漓江,山水相依,山环水绕,柔媚锦绣的迷人风光。60年代,电影《刘三姐》上映时间不久便风靡大江南北,激荡了整个东南亚,社会各界公认是文艺作品中的经典。黄婉秋扮演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广欣“刘三姐”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婉秋在3月4日凌晨因病抢救无效逝世,享年80岁。1960年,17岁的黄婉秋被选中担任电影《刘三姐》的女主角。自此,她的人生便与刘三姐结下了不解之缘。《刘三姐》火遍海内外,让黄
旅游君提醒:进入“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微信菜单,点击“八桂导览”→“旅游资讯”还可以了解更多旅游资讯哦! 新一轮微信转盘活动开启,点击菜单“微活动”→“转盘抽奖”,刘三姐故里景区电子票,QQ公仔等礼品等小伙伴们来抽!请关注么么哒!好消息!广
金羊网讯 记者朱智祥摄影报道:“我俩结交定百年呐,哪个九十七岁死呀,奈何桥上等三年……”唱罢,“刘三姐”含情脉脉地看着“阿牛哥”,从阁楼将绣球抛向他,“阿牛哥”高高跃起,牢牢接住了这一定情信物……12月20日,记者跟随“粤港澳大湾区媒体、旅
近年来,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第一小学把传承非遗文化作为学校推进民族教育、增强民族团结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特别是把流传在当地的刘三姐歌谣进行挖掘整理,并向各族青少年学生广为传授,使其成为校园特色民族教育的“金品牌”。刘三姐歌谣内容广泛,包括天文地
南宁市是广西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已开通地铁的城市。南宁市的地铁也称为轨道交通,第一条线路开通时间是在2016年6月28日,这也使广西壮族自治区成为中国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少数民族自治区。2021年12月16前,南宁市的地铁路线
上林县: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位于广西中部,南宁市东北部,区域总面积1869.64平方公里。上林县属桂中南山区,西部多山,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温和,夏长冬短。 上林县是明代游圣徐霞客出游最久的地方 ,有“南宁后花园”之称 。上林县也
说起“歌仙”刘三姐,大家一定不会陌生。那么,刘三姐的出生地在哪,大家知道吗?今天《广西名片》就要给大家揭开答案。 此前,许多人都以为刘三姐的故乡在“广西宜州市”,但据广西县志记载:刘三姐原来出生在天河县下里的蓝靛村(今罗城下里乡蓝靛村),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