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8:26:28 | 浏览:26
壮丽的左江河畔,花山崖画群中,有座罕为人知的刘三姐坟,古往今来,香火不断,此乃人间奇迹。有心者不妨前往一观,有意者可以亲临考察。传说刘三姐早已骑鱼上天,到处云游传歌去了,谁知她却默默地躺在壮乡山水之间……
刘三姐的传说在民间已经千百年了,千百年来在广西各族人民(特别是壮族)中早已家喻户晓,不少地方都说刘三姐是他们的乡人,但大都是史无记载,查无出处。广西扶绥新安村民间也有说法,刘三姐是他们村的人。
新安三姐歌坡又叫刘三姐诞辰节。当地壮族村民一般称为“三姐坡”。这一天是农历三月初十,传说是刘三姐的诞辰。
扶绥县渠黎镇新安村坐落在左江边,村边有座岩怀山,山下靠近河岸处有一个天然石墓,传说那是刘三姐的墓冢。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十清晨,好客的新安壮族村民早就蒸好五色糯米饭,烧好茶水,等候远近几十里的各路歌手前来做客。歌手们也早早地从四面八方乘车坐船来到新安村,首先要到刘三姐的墓前去拜祭。他们边拜边唱,祈求三姐赐福,保佑自己年年发财,岁岁平安。祭毕,才走到村边的大榕树下对歌。
对歌一般是两男两女对唱,各有一位歌师在旁指导,歌词即兴而作,随编随唱,内容从天文地理到风物人情无所不有,但大多以婚恋谈爱为主。句式多为七言句,曲调多为“壮加”调,有衬词。这一天,新安村的山坡上、树底下到处是人,笑声歌声此起彼伏。歌手们从日上三竿一直唱至日暮西沉,还有的歌兴犹酣,往往吃过晚饭后仍继续对唱至三更夜仍未尽兴。
“三姐坡”来由渊远。传说刘三姐是扶绥县渠黎镇新安村人,生得聪明美丽,歌喉婉转。她能“插秧插得如墨斗线,伸脚到灶膛能起火焰。”后来因抗婚得罪了财主,胆小怕事的哥哥担心她惹事,便把她推下岩怀山崖。就在三姐即将跌落左江之时,山下便“劈雳”一声隆起一座石墓。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座石墓曾遭炸毁,对歌活动也一度中断。1979年后,村民又修复这座石墓,并恢复祭奠和对歌活动。由于三姐墓位于左江河畔,从县城出发乘船逆水而上,只需一个多小时,还可以一览沿河两岸旖旎的风光,于是人们逐渐把对歌变成赛歌和旅游两者兼得的活动。
近几年来,每当农历三月初,就有热心人自发组织募捐活动,筹集资金,准备赛歌。到了节日那天,他们便公推出具有一定威望的老歌手作赛歌裁判,活动结束时,还给参赛歌手颁发奖品和奖金。新安三姐歌坡一直久盛不衰。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壮族(乃至广西各族)亘古以来没有文字传承自己的传统历史,只是靠口头文学(民间歌谣)传播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精神。而刘三姐就是这方面的能手,被人们誉为歌仙,四海飘游,到处传歌。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刘三姐也成了歌海扬波之人,作为各民族理想的化身。
至于刘三姐是否真有其人,这倒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古代,少数民族无权参与编史,又大多没有自己的文字记录经历;再加上一个唱歌造反的蛮乡民女根本就不可能受到历代帝王将相的重视而把她纳入史册,所以查古籍经典史料当然不可能有记载。然而,被历史称为土人的少数民族,却自有他们的办法——用口头文学(歌谣与传说故事)传承各自民族的人文传统。因之,刘三姐成为“野史”被广泛流传至今。
而流传广远的的刘三姐传说故事,那是上千年不知多少人加以丰富和发展的。自古以来的任何文艺作品并不局限于真人真事,而根据一定的实情加工提炼而成。按“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准则断定:刘三姐历史上应该说是确有其人,必有原型才会产生传说。无风不起浪,古人是不可能平白无故地虚构一个刘三姐的。同时,既然有刘三姐坟的存在,定有刘三姐其人;这一发现和认识都晚了,但我们必须正视它。
四五年前,广西音乐文学学会举办歌词创作笔会时,曾组织数十名词家到扶绥进行观光采访活动。听说扶绥境内左江岸边,一处名曰“(山+弄)雅”(壮语“(山+弄)”为山地,“雅”为妇人的地方,有座古老的刘三姐坟墓,那是歌仙长眠之地。大家对此初是感到突然惊喜,后又肃然起敬,于是乘船专程前往拜谒:船到“(山+弄)雅”,但见翠绿的凤尾竹长满江岸,翠竹丛中有个山岩峭壁,岩里果然有座石垒的大墓,即歌仙刘三姐坟也!期间香烟袅袅,不断飘上云端。我们大队人马当即登陆詹仰刘三姐墓,除众诗词作家,还有不少的过往船民,也一起烧香鸣炮,不约而同地向刘三姐表示崇敬。特邀前来参加歌词笔会的天津著名词客倪维德先生(已故)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地言道:“都说刘三姐只有其名并无其人,那就怪了,这里不是她的坟墓吗?”接着,众人议论:“是啊!刘三姐原来确有其人,有坟为凭,有墓为证!”“扶绥地灵人杰,刘三姐生于斯,长于斯,扬名于斯,天地山川可以论定!”……大家激动不已,但谁也得不到真正的结论。
过后,我一直在想:传说中主要情节是广东的三个秀才,乘船专程来找刘三姐对唱山歌,结果斗败而逃。古代交通,多靠水路。而左江汇入邕江,流入西江、珠江,此乃一川之水,便捷通道;广东三秀才逆水行舟,发自珠江,经西江、邕江而到达左江“(山+弄)雅”拜会刘三姐,这是顺理成章的途径,因之,刘三姐是扶绥“(山+弄)雅”人无疑矣!至于诸如宜山下枧河、柳州鱼峰山……虽也依山傍水,但毕竟路途曲折遥远,古代往来不易,都把它们说成刘三姐的故乡,恐怕是后来人热爱刘三姐的一厢情愿罢了。另外,最早的《刘三姐》剧本是由扶绥作者写出来的,如果作者不受刘三姐乡情所熏陶,我看是不会有感而发的,这也是合乎情理之中的。当然,剧作《刘三姐》并非写真人真事,那是理想化的产物,刘三姐其人乃各族人民所爱,《刘三姐》其戏是大众喜唱乐见之作,她和它应为“公有化”而不能归于何地或谁人所有。然而,为了千秋万代纪念壮族歌仙,不妨对刘三姐坟作一番考究,也许会对壮族的传统文化,如巫术文化、铜鼓文化、花山文化以及刘三姐文化等的历史渊源有个正本清源的认识——我想,这应该是现代人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吧!
左右两江乃古老壮族的发祥地,有着漫长的民族发展史,无论是风光、风物、风俗、风情或风采,都蕴藏着无穷的民族瑰宝。特别是壮美的花山崖画,形成瑰丽的文化摇篮,而刘三姐成长在这片土地,并成为千百年来举世扬名的歌手且代代相传为歌仙,决不是巧合天成。
在众说纷纭,在对刘三姐的来龙去脉说法不一的朦胧中,我站在扶绥“(山+弄)雅”的刘三姐坟前,听见四野歌声:红棉本是山上开,人人拿到园中载。要问谁人是花主?过去难答待未来!
▍内容来源:扶绥微服务工作室综合崇左新闻
网、壮族在线、《古笛艺文集》第八卷(有删改)
▍图文整理:扶绥微服务工作室(转载注明)▍
壮丽的左江河畔,花山崖画群中,有座罕为人知的刘三姐坟,古往今来,香火不断,此乃人间奇迹。有心者不妨前往一观,有意者可以亲临考察。传说刘三姐早已骑鱼上天,到处云游传歌去了,谁知她却默默地躺在壮乡山水之间…… 刘三姐的传说在民间已经千百年了,
广西河池市宜州,是刘三姐故里。对于刘三姐,广西人人皆知,被称为“歌仙”。宜州是刘三姐故里,距离柳州和桂林不算太远。许多当地人喜欢唱山歌,如今在很多广西的旅游景区也可以领略其风采。刘三姐故居,就在宜州下枧河边的流河寨。这是当年刘三姐生活过的地
看看刘三姐的家乡有多美,广西宜州刘三姐镇!刘三姐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区东北部,东与柳城县交界,北与罗城县四把镇和本市祥贝乡相邻,南邻宜州城区,东南与洛西镇隔江相望,西接怀远镇,总面积为352平方公里,是宜州市第四大乡镇。刘三姐乡地处广西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是一个民歌节,已经被国家列入广西特有法定假期,所以在广西工作的大部分小伙伴们都享受了这个节假日,可谓羡煞旁人。据说是为了悼念刘三姐,有着"歌仙"之誉。刘三姐已经成为广西的一张文化名片,以她的名义所做的活动,为广西的经
关于刘三姐的传说很多,众说纷纭,你说刘三姐是你的家乡人,他也说刘三姐是他的家乡人。有网友还在评论区留言说,如果你说刘三姐是你的家乡人,得看有没有她的墓冢。却想不到,在扶绥新安村就有刘三姐的墓冢。带着不解之迷,也带着敬仰之心我们扶绥骑行俱乐部
又是一年扶绥县渠黎镇新安村三姐歌坡节,三姐歌坡节又叫刘三姐诞辰节,按照上次与新安村“老刘三姐们”的约定,我们骑行俱乐部这次要去新安村参加三姐歌坡节活动。一大早噼噼啪啪的下雨,大家都挺着急的,以为这次去不了了。但是队长悠悠然然的,根本不着急的
旅游君提醒:进入“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微信菜单,点击“八桂导览”→“旅游资讯”还可以了解更多旅游资讯哦! 新一轮微信转盘活动即将开启,点击菜单“微活动”→“转盘抽奖”,东兴屏峰雨林石门谷(步道观光)电子票,QQ公仔等礼品等小伙伴们来抽!请关
1、刘三姐故乡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刘三姐故居景区在桂林阳朔县与平乐县之间,群山环抱中形成一片空阔,四围的山都奇特险峻,怪模怪样,如牛如象如狗如虎豹如飞鸟者均有。 景区以龙江河、下枧河为旅游带,包括刘三姐故居、壮古佬、水上石林、歌仙桥等游览区。
著名表演艺术家、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于3月4日凌晨3时16分,在桂林医院重症监护室因抢救治疗无效逝世,享年80岁,从此世间再无“刘三姐”。1960年,时年17岁的黄婉秋在长影电影《刘三姐》中首次登上大银幕,通过这部影片走
人们说起广西,总会情不自禁的想到刘三姐,那个美丽勤劳、明喉善歌的壮族姑娘。也会想起漓江,山水相依,山环水绕,柔媚锦绣的迷人风光。60年代,电影《刘三姐》上映时间不久便风靡大江南北,激荡了整个东南亚,社会各界公认是文艺作品中的经典。黄婉秋扮演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广欣“刘三姐”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婉秋在3月4日凌晨因病抢救无效逝世,享年80岁。1960年,17岁的黄婉秋被选中担任电影《刘三姐》的女主角。自此,她的人生便与刘三姐结下了不解之缘。《刘三姐》火遍海内外,让黄
旅游君提醒:进入“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微信菜单,点击“八桂导览”→“旅游资讯”还可以了解更多旅游资讯哦! 新一轮微信转盘活动开启,点击菜单“微活动”→“转盘抽奖”,刘三姐故里景区电子票,QQ公仔等礼品等小伙伴们来抽!请关注么么哒!好消息!广
传说她生于唐朝(公元618——公元907)中宗年代,真名叫刘三妹,是广西(中国南部)壮族人,活跃在广西柳江流域,是个优秀的民歌手。刘三姐常用山歌唱出穷人的心声和不平,故而触犯了土豪劣绅的利益关于刘三姐的传说颇多。明清以来,有关她的传说与歌谣
央广网崇左7月21日消息(记者吴良艺 通讯员莫丽萍 梁盛)7月20日,记者在广西崇左市扶绥县昌平乡的火龙果种植基地看到,采摘工人拉着小推车,来回穿梭在各个垄道间,麻利地用剪刀采摘成熟的火龙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车车火红的果实被有条不紊
金羊网讯 记者朱智祥摄影报道:“我俩结交定百年呐,哪个九十七岁死呀,奈何桥上等三年……”唱罢,“刘三姐”含情脉脉地看着“阿牛哥”,从阁楼将绣球抛向他,“阿牛哥”高高跃起,牢牢接住了这一定情信物……12月20日,记者跟随“粤港澳大湾区媒体、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