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3:23:49 | 浏览:38
广西河池宜州区流河寨“刘三姐”故里
“两广是一家”,广东、广西许多地方都有“刘三姐”的遗迹或说法,广西人则说她是宜山人。
宜山县: 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舆地纪胜》 卷122:宜州宜山县: “以县有宜山以为名。” 1993年改设宜州市,现在河池市宜州区。 也有的说是广西富川人。
广东方面有人说“刘三姐”阳江市阳春春湾人,此处在春湾有“刘三姐”的祖坟,还有一对歌台,上面有周敦颐写的“刘三姐歌台”五个字;也有考证为广东封开杏花镇大斑石人。两广地区不少地方都在展开对“刘三姐”的争夺。
其实近年来各地争夺“名人”有愈演愈烈之势。如广西全州方面为抢夺名人(故里、葬地……):舜帝、蒋琬、屈原等......,从民间到政府部门都参与其中。
对广东来说,阳江市阳春人说“刘三姐”是春湾人,说是在春湾有刘的祖坟,还有一对歌台,上面有周敦颐写的“刘三姐歌台”五个字;“铜石岩”在春湾镇东南边铜石山的百丈直挠痒痒的危崖半腰中,从石刻的文字看,岩洞早在隋朝大业年间已为僧家。许多文字都刻了作者慕名刘三姐的心情。其中有宋朝理学鼻祖、二程(程颐、程灏)的教师,《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的墨迹;有广东转运副使许彦先和宋直集贤院祖无择的笔调。
自唐代以来,铜石岩就是阳春的名胜了,皆因有了刘三妹的踪迹,历代都重视铜石岩的修建。在阳春,在漠阳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有刘三姐的逸闻趣事在流传。三姐原来是叫三妹,她与通真岩的渊源,最早的记载见于南宋。
王象之《舆地纪胜》中的《三妹山》云:“刘三妹,春州人,坐于岩石之上,因名。”因为刘三妹,通真岩又被称为三妹山。宋咸平二年,宋真宗闻言铜石岩乃刘三妹的遗迹,龙颜大悦恨无法前往观赏,索性将他叔父送的书籍赐藏在洞中,并将铜石岩命作“通真岩”。真者,仙也,通向仙界之岩也,通向真宗天于的心灵也。也许宋帝是这个人意思吧。既然皇上都看上了这样一个小洞,民间自然就视为宝洞,仙洞了,又是登临游览,又是刻石留名,动款修建,为刘三妹塑像,每年还举行盛大的刘三妹诞辰仪式活动。
历时几百年,岩洞建成了层层迭迭的琼台楼阁,富丽堂煌,仙气十足。可是,在十年浩劫中,一切都毁了,名贵的刘三妹塑像也不见了,只留下了一些石刻和一个残门楼。歌台虽然还在,但已面目全非…… 可惜,一个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迹就这样毁了。
但广东封开县的这一处,也是其中一处。
其实刘三姐就是广东封开人原叫刘三妹 迁移到广西因风俗关系被尊称为“刘三姐”。 而广西山歌很可能也是她带过去的刘三姐聪明智慧,是我国民间传说中著名的山歌歌唱家,经过电影和歌剧《刘三姐》在全国放映后,刘三姐的名字更是响遍祖国大江南北,妇孺皆知。
因为电影的拍摄地是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因此,很多人就误以为刘三姐是广西人,但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刘三姐其实确有其人,故乡在广东封开,被当地人称为刘三妹,后迁移到广西,因为风俗的关系,在广西又被尊称为刘三姐。
提出这一论点的是封开县原博物馆馆长陈楚源,几十年来他对封开的各种文化、历史、掌故了如指掌。从5年前开始他就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现在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结论。经过与多位广西方面的民俗专家进行交流,他们对此没有异议。
据《封川县志》中的简单记载,在封开杏花镇大斑石脚下有座祠堂是民间专门纪念刘三姐的,始建于唐宋年间,明嘉靖年间重修,一直到1968年才拆除,而这样的建筑在全国仅此一座,在广西是没有的。
据村中的13位老人回忆,当时里面有刘三姐、阿牛哥、莫老爷等人的塑像,与1960年拍摄的电影《刘三姐》里的主要人物十分相似。
广东封开“大斑石”
封开大斑石国家地质公园景区
莫姓是从北方迁移到福建,又从福建迁移到广东封开,再从封开迁移到广西去的,“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就是莫家迁到当地后的第三代。“刘三姐生于秦汉年间的封开文德乡杏花斑石村,她聪明过人,能歌善舞,经常用山歌来歌颂劳动和爱情,给穷苦百姓带来欢乐,忘却疲劳与烦恼,用歌声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美好家园,用歌声为贫苦百姓打抱不平。”陈楚源说。
“现在,大斑石顶上还有刘三姐留下的‘对歌台’,下面建有纪念刘三姐的祠堂。根据民间传统,有这样一个祠堂,就说明历史上很可能确有其人。
而官修的正史一般是不记载民间人物的,这就使刘三姐的故乡一事一直难以有明确的史书记载。”陈楚源肯定地说:证明刘三姐是封开人还有一个有力的佐证便是:封开和广西的山歌中都保留了浓厚的古粤语浊塞音调,并用大量的俚语入歌,通过口头在民间流传。
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广西“刘三姐” 春湾 铜石岩 封开“刘三姐”
广西刘三姐“对歌台”
广东莫阳江畔有“刘三姐(妹)”对歌台
编辑:尹珺君
广西河池市宜州,是刘三姐故里。对于刘三姐,广西人人皆知,被称为“歌仙”。宜州是刘三姐故里,距离柳州和桂林不算太远。许多当地人喜欢唱山歌,如今在很多广西的旅游景区也可以领略其风采。刘三姐故居,就在宜州下枧河边的流河寨。这是当年刘三姐生活过的地
看看刘三姐的家乡有多美,广西宜州刘三姐镇!刘三姐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区东北部,东与柳城县交界,北与罗城县四把镇和本市祥贝乡相邻,南邻宜州城区,东南与洛西镇隔江相望,西接怀远镇,总面积为352平方公里,是宜州市第四大乡镇。刘三姐乡地处广西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是一个民歌节,已经被国家列入广西特有法定假期,所以在广西工作的大部分小伙伴们都享受了这个节假日,可谓羡煞旁人。据说是为了悼念刘三姐,有着"歌仙"之誉。刘三姐已经成为广西的一张文化名片,以她的名义所做的活动,为广西的经
旅游君提醒:进入“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微信菜单,点击“八桂导览”→“旅游资讯”还可以了解更多旅游资讯哦! 新一轮微信转盘活动即将开启,点击菜单“微活动”→“转盘抽奖”,东兴屏峰雨林石门谷(步道观光)电子票,QQ公仔等礼品等小伙伴们来抽!请关
1、刘三姐故乡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刘三姐故居景区在桂林阳朔县与平乐县之间,群山环抱中形成一片空阔,四围的山都奇特险峻,怪模怪样,如牛如象如狗如虎豹如飞鸟者均有。 景区以龙江河、下枧河为旅游带,包括刘三姐故居、壮古佬、水上石林、歌仙桥等游览区。
著名表演艺术家、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于3月4日凌晨3时16分,在桂林医院重症监护室因抢救治疗无效逝世,享年80岁,从此世间再无“刘三姐”。1960年,时年17岁的黄婉秋在长影电影《刘三姐》中首次登上大银幕,通过这部影片走
人们说起广西,总会情不自禁的想到刘三姐,那个美丽勤劳、明喉善歌的壮族姑娘。也会想起漓江,山水相依,山环水绕,柔媚锦绣的迷人风光。60年代,电影《刘三姐》上映时间不久便风靡大江南北,激荡了整个东南亚,社会各界公认是文艺作品中的经典。黄婉秋扮演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广欣“刘三姐”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婉秋在3月4日凌晨因病抢救无效逝世,享年80岁。1960年,17岁的黄婉秋被选中担任电影《刘三姐》的女主角。自此,她的人生便与刘三姐结下了不解之缘。《刘三姐》火遍海内外,让黄
旅游君提醒:进入“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微信菜单,点击“八桂导览”→“旅游资讯”还可以了解更多旅游资讯哦! 新一轮微信转盘活动开启,点击菜单“微活动”→“转盘抽奖”,刘三姐故里景区电子票,QQ公仔等礼品等小伙伴们来抽!请关注么么哒!好消息!广
广西河池宜州区流河寨“刘三姐”故里“两广是一家”,广东、广西许多地方都有“刘三姐”的遗迹或说法,广西人则说她是宜山人。宜山县: 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舆地纪胜》 卷122:宜州宜山县: “以县有宜山以为名。” 1993年改设宜州市,现在河池
从小耳熟能详的“刘三姐”,一直都是咱们广西人的本土象征,是咱们广西歌仙的形象。然而,近日,“刘三姐”却出现在了广东某景区的宣传网页上,竟然还被打上了“刘三姐实为广东阳春人……”宣传网页是这样的↓↓↓而对于“刘三姐”的传说,该广东景区宣传网页
金羊网讯 记者朱智祥摄影报道:“我俩结交定百年呐,哪个九十七岁死呀,奈何桥上等三年……”唱罢,“刘三姐”含情脉脉地看着“阿牛哥”,从阁楼将绣球抛向他,“阿牛哥”高高跃起,牢牢接住了这一定情信物……12月20日,记者跟随“粤港澳大湾区媒体、旅
近年来,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第一小学把传承非遗文化作为学校推进民族教育、增强民族团结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特别是把流传在当地的刘三姐歌谣进行挖掘整理,并向各族青少年学生广为传授,使其成为校园特色民族教育的“金品牌”。刘三姐歌谣内容广泛,包括天文地
说起“歌仙”刘三姐,大家一定不会陌生。那么,刘三姐的出生地在哪,大家知道吗?今天《广西名片》就要给大家揭开答案。 此前,许多人都以为刘三姐的故乡在“广西宜州市”,但据广西县志记载:刘三姐原来出生在天河县下里的蓝靛村(今罗城下里乡蓝靛村),那
三姐故乡风情多,连情会友唱山歌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传下来广西河池宜州,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最动人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歌仙刘三姐传说。壮族姑娘刘三姐被壮人尊为歌仙、歌神,是这个以歌传情的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理想的化身。宜